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病逝
在我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界享有盛誉的百岁老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因患老年性综合征医治无效,于2002年1月10日0时1分在北京友谊医院逝世,永远辞别了他钟情80余载的民俗民间文艺研究。
钟敬文先生出生于广东海丰,『五四』运动前后就投身于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的研究。1927年到中山大学任教,就与顾颉刚等组织民俗学会,编辑《民间文艺》、《民俗》周刊及民俗丛书。作为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钟老先生在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领域辛勤耕耘80年,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事业:参加创办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1953年开始招收我国首届民间文艺学研究生,1955年组建了我国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他领导的民间文学学科曾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点,此后又成为国家重点学科。钟老先生为我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学科建设殚精竭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被国内外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
几十年来,钟老先生可谓『著作等身』,成果丰硕:先后出版了《民俗文化学:梗概与兴起》、《民间文艺学及其历史》、《钟敬文学述》等十余部著作;1997年以来,钟老先生仍亲自领导和从事中国民间文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民俗学概论》、《中国民俗史》等研究;提出了『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新学说,给民俗学学科注入了新的生机。他还多次主持国际、国内民俗学学术会议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担任着《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的主编。
据了解,钟老先生是去年7月因病住院,但直到去世前也没有停下挚爱的案头工作。他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指导着10多名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临终前他留下了最后两句话:一句是『我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另一句话是『我想回老家看看』,他此前有几十年都没得空回老家。他临终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在呈给有关部门的一份关于民间文艺学教育的报告上签字。
直至晚年,钟老先生身上还散发着浓郁的诗人气质。作为著名的散文家、文艺评论家和诗人,他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