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2012> 2月17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专家徐玉如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专家徐玉如逝世

 徐玉如
 
徐玉如
  2012年2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专家徐玉如逝世,享年70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潜器与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徐玉如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2月17日上午11时53分不幸逝世,享年70岁。2月21日清晨,徐玉如院士遗体告别仪式在东华苑德政厅举行。
  人物简介
  徐玉如院士生于1942年7月,江苏省泰兴市人,汉族。1961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学习,196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船舶力学委员会操纵性学组副组长。生前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海洋综合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的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船总劳动模范和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曾获省优秀共产党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徐玉如院士致力于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科学技术研究40余年,在潜水器总体、船舶操纵与动力定位、水下智能机器人、微小型水下无人航行器等技术领域的系统集成、水动力分析、总体设计和动态仿真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了多项填补空白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中船总公司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经历
  1942年,徐玉如出生在江苏如皋一个普通的革命干部家庭。1961年,他走进了赫赫有名的『哈军工』,走进了中国第一个潜艇专业,他的一生由此和海平面之下的世界联系在了一起。1966年,即将毕业在外实习的徐玉如,接到学校发来的让他回学校参加研究生考试的通知。考试的结果是全海军工程系仅有三人通过,其中就有只准备了一周的徐玉如。虽然突如其来的『文革』让研究生成了修正主义苗子,徐玉如经历了关押、下放的挫折,却坚定了他从事科研的决心。1971年,回到哈军工的徐玉如接到我国第一艘深潜救生艇的研究任务。因受当时研究条件的限制,项目完成得并不顺利。五年时间,课题组的十二个成员或调职或出国,最后只剩下徐玉如一人坚守阵地。『既然投入那么多心血,还没有证明此路不通,就应该坚持研究下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他重组课题组,一年之后和同伴利用平面运动机构在水平型循环水槽中实验及理论推算,获得了67个重要的水动力系数,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20多年前徐玉如由于胃部不适到医院检查,医生怀疑他得了胃癌,胃切除三分之二。然而,为了事业,他再也没有去过医院,直至4年前被确诊为胃癌。而他相濡以沫的老伴7年前已患上了肺癌,但这双重打击并没有击垮徐玉如。1980年至今,徐玉如已成功研制出应用于国防建设的8台水下机器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里程还有多远,于是他上午化疗,下午就回到工作岗位上拼命地工作。
  很多采访过徐玉如的记者说,呈现在他们脑海中的徐玉如形象儒雅、谦逊,有气度。徐玉如的手下人说:徐教授有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的能力;有气度,有心胸,能容人;同时有很强的责任感,他深知机器人的分量。他作为团队的带头人,在利益面前并没有特殊化。课题报奖的排名、奖金的划分都由大家一起商讨,所以在这个团队里大家为工作可以经常吵得脸红脖子粗,但大家能够互相信任、互不设防,哪怕吵着交流也是身心愉快。
  中国古人说: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这是做人做学问的最高境界,作为院士的徐玉如呈现给世人的就是这样一个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断攀登,在日常的生活上非常淡泊,在人际的交往上比较亲切地将科学理性与儒家文明结合起来的形象。
  主要研究
  ●研究方向
  潜器及深海资源开发系统设计研究;智能水下机器人技术;重点研究浮游式智能水下机器人,负责总体规划和系统集成技术、智能体系结构技术;潜器的操纵性能研究:主要研究运动稳定性和机动性、水动力系数的试验获取及分析、舵的设计和特殊情况下的操纵性分析等。
  ●科研获奖
  『水下机器人技术』,获国防科工委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水下机器人集成技术』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获中船总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探索者号无缆水下自治式机器人』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光华科技基金贰等奖。曾在国内外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篇。
  ●主要在研项目
  水下机器人技术研究条件改造项目,项目负责人;水下机器人技术,项目负责人;基础研究项目,水下多机器人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基础研究项目,微小型水下无人探测器基础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
  主要的科技成果奖:
  (1) 『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
  获1991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壹等奖(排名第一);
  (2) 『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
  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排名第一);
  (3) 获1992年光华科技基金贰等奖。
  (4) 『XXX水下机器人集成技术(总体技术)』,
  获1996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壹等奖(排名第二);
  (5) 『探索者号无缆水下自治式机器人』,
  获1995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壹等奖(排名第七);
  (6) 『母船动力定位技术(原理样机与实时仿真系统)』,
  获1995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叁等奖(排名第一);
  (7) 『XXXXX艇控位仪原理样机』,
  获1996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贰等奖(排名第六);
  (8) 『XXX水下机器人技术』,
  获2001年度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一);
  (9) 『XXX水下机器人技术』,
  获200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10) 『XXX水下机器人技术』,
  获2006年度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6年,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颁发的首届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2007年所在科研团队获得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所在团队于2007年获得中国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
  我国『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在『八五』期间开始启动的,这是一个跨部门预研重点项目,也是跨多个学科的一个大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共有5个系、9个课题组参加研制,校外还有3个单位参与,总计是12个课题组100多人投入到了这项工作中。徐玉如院士作为总体技术组副组长和系统集成负责人从『八五』起开始了与它同呼吸、共命运的不解缘分。『七五』期间他的科研工作已使他在潜器操纵性、潜器动力定位技术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并有了技术与经验的积累,这也为他后来主持智能水下机器人研制奠定了基础。
  这些成绩包括:1973年,徐玉如在深潜救生艇的研制工作中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比如,利用平面运动机构在水平型循环水槽中的试验,以及理论推算共获得67个重要的水动力系数,这是国内首次获得水动力系数最多的试验项目;在主持『潜器四自由度动力定位系统』项目的研制工作中,他领导了包括水动力计算、试验模型设计、自动控制、水声等多学科在内的任务组,研制的样机系统成功地在水池和松花江中实现了四自由度动力定位,这是我国动力定位技术的起点与基础,获得1991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这个项目中,作为技术骨干,他在潜器系统建模和动态仿真等关键技术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历史上的今天

选择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