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2004> 4月8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逝世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逝世

\

陈国达
  2004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陈国达逝世。
  陈国达(1912~2004),广东省新会县人,世界著名的地质学家,活化构造学说和递进成矿理论的创立者。国际地质界称他为"地洼学说之父"。
  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46升任中山大学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8年起为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陈国达最突出的贡献是于1956年发现大陆地壳的新构造单元──地洼区,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壳体大地构造学,发展成为地洼(活化)构造理论体系,在国内外广泛运用于找矿,取得显著成效。地洼学说的诞生被列入世界科学技术史年表。
  1912年1月22日,生于广东省新会县。由于家境贫寒,幼年就跟做阴阳先生的父亲在野外跑,对大自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5年春,在姐姐的资助下,13岁的陈国达考入新会第一中学。
  1930年考入中山大学地质专业,每逢寒暑假回家,他便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新会县考察山川。
  1932年,陈国达写出《广东新会地质试勘》这篇处女作,寄到国立北平研究院,竟获得了该院当年的地质矿产研究奖金。1933年,他又将自己在广州附近考察得来的资料写成《广州三角洲问题》的论文,寄给上海《科学杂志》。不久,他收到中国科学社的一笔奖金和一枚刻有『格物致知,利用厚生』的金质奖章。
  193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陈国达以广东境内大片出露的中新生代红层为选题,完成了《广东之红色岩系》的毕业论文。文中写到的中新生代红层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背景,就是他后来提出的『地洼』盆地的典型构造。论文被选入《国立北平研究院院务汇报》,他再次获得地质矿产研究奖金。以上三篇论文,实际上是他后来建立地洼学说的最初的基础工作。
  1934~1935年,北平研究院学习。
  1936~1945年,任两广地质调查所和江西地质调查所技士、技正。
  1946~1951年,任中山大学教授、地质系主任。
  1952~1977年,任中南矿冶学院教授、地质系主任。
  1978~1984年,任中南矿冶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所长.兼国际地科联矿床大地构造委员会副主席。
  1985年起任中南工业大学(前身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学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名誉所长,兼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洼学说研究会理事长、国际地洼构造与成矿学研究中心主席。
  2004年4月8日逝世,享年93岁。

历史上的今天

选择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